公冶长(前519-前470),孔子学生,也是孔子的女婿。
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
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
相传公冶长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
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贤中,有个识鸟语的,这个人是个打柴郎,复姓公冶,名叫长。
公冶长少年丧父,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贫寒。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跟母亲到山上打柴。有一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他就背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小鸟,都嗡嗡从远处飞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鸟,感到很奇怪。
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
小公冶长更纳闷了,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
因此就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话?”
“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
公冶长心想:鸟能学人说话,那么说,人也能学鸟说话了。
这时八哥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
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诉了八哥。
八哥和其它的鸟听了后,都觉得小公冶长怪可怜的,
然后齐声说:“我们大家同你做伴帮助你拣柴。”
小公冶长听了很高兴,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鸟一起拾起柴来。
他一边拾柴,一边看着这群鸟叨着一根根柴棒朝他身边堆,不一会,就堆成一座小山。
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禾要回家,这时八哥不知从那里叨来一串花生,给小公冶长,叫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
小公冶长很感激,背着柴,提着花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群鸟,回到家时,天快黑了,母亲问他去哪,到这么晚才回来。
他就把上山的事讲给母亲听,善良的母亲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不由一阵心痛,接着就大串大串的泪珠落在小公治长身上。
从此以后,小公冶长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经常和这群鸟玩,还常常学着鸟的叫声,这样时间长了,小公冶长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鸟语,懂得了鸟音。
几年后,小公冶长已长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这些鸟一块戏耍。一天,突然听到鹞鹰说:“
公冶长,公冶长,
南山死个大肥羊,
快去剥皮扒五脏,
你吃肉来我吃肠。
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山羊。他把死羊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羊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记了鹞鹰的话,把羊肠子埋了。
鹞鹰很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就想报复他。
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鹞鹰又说:
公冶长、公冶长,
北坡有只死山羊,
你吃肉来我吃肠。
公冶长听后,又往北坡跑去。
在很远的地方,他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又是一只死山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
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哪里死山羊,原来是一个死人(当时他还提把刀)。
围观的人们把他捆了起来,送到县衙。
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
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谁打死的。”
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一遍。
县官听了,暗说:“人怎么能会鸟语?”
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柜子里。老燕子飞回来,在外面乱叫。
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
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县官,县官,我与你无仇无怨,为何把我的孩子藏在柜子里边?”
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放了。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