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识神既退,乌云散尽。 元神掌舵,皓月当空。 此心忽如明镜台,照见万物自来去。 生命,从此奏响一曲从容不迫的天籁。
一、 掌舵之境:从“心随境转”到“境随心转”
-
过往(识神当家):心随境转,如落叶飘零。外界一丝风浪(一句批评、一次失利),内心便波涛汹涌,被情绪和杂念裹挟着,跌入深渊。 -
当下(元神掌舵):境随心转,如明镜映物。外在的波澜依旧,但镜体本身(元神)如如不动,只是清晰地照见一切发生,并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回应。
二、 掌舵的实相:生命交响乐的和谐奏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掌舵的心法:如何安住于“主人翁”状态
-
日常觉察:于行住坐卧中练“不动心” -
吃饭时:知饭菜滋味,不起“好吃/难吃”的分别妄念。 -
走路时:知脚步起落,不堕“过去/未来”的思绪深渊。 -
核心:在每一个当下,保持一份清明的“觉知”,如灯塔照亮黑暗,但灯塔本身不动。
-
-
事上磨练:于待人接物中修“应无所住” -
遇赞誉:闻之如风过耳,不贪著。 -
遇毁谤:听之如钟鸣空,不嗔恨。 -
核心:事情照做,心力尽到,但对结果的好坏、他人的评说,心无所住,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
-
-
静中涵养:于独处静坐中养“虚无之气” -
每日抽出片刻,不拘形式,静坐片刻。不是追求无念,而是知念起,知念落,不随不拒。 -
长此以往,便能涵养出一股清静无为的“虚无之气”,此为元神之本源力量。
-
四、 掌舵的误区:莫将“无为”当“不作为”
-
不作为是懈怠、逃避责任,是心的昏沉。 -
不妄为是洞悉规律后,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精准的方式行动,是心的极致清醒与主动。如同庖丁解牛,动作行云流水,毫无滞碍,正因其“依乎天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心若明月,物来则照,物去则空。 行若流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不执着一种姿态,不抗拒任何变化。 元神朗照处,自是逍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