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横渠四句,领会中央精神

最近,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提及“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阐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为读书人指明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

当今社会,乱象纷杂,不但有外部势力歪曲我们华夏民族的信仰,也确实有国内很多人信仰缺失,以至于形成了“中国人无信仰”的偏激认识。他们通过批判“中国人无信仰”进而推导出“中国人更没有敬畏之心”,所以道德素养低下,思想素质落后,不是现代先进的所谓文明人。再不断以此来试图贬低中国人的信仰根本,更妄图把西方那些狭隘的宗教信仰理论强加于中国人头上,想要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传统体系中,进行思想殖民,以及所谓的文化入侵。

读懂横渠四句,领会中央精神

其实,这种信仰迷茫和文化入侵现象古代也有。张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天地之心”最早见于周易《复》卦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张载用“太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的。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为社会确立道德价值。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

“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个人不管寿命长短,都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尽心知性知天,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控自己的命运,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这就是儒家一直提倡的“教化”。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是历史上的圣人,“绝学”就是中断了的国学传统。张载认为:北宋时期,由周公、孔子、孟子创立的儒学已经衰落,在这种情况下,要继承儒学学统,将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张载正是怀着这样的学术使命意识,俯而读,仰而思,博采众长,创立“关学”,成为了与“濂”“闽”“洛”并列的理学学派,影响了关中学术从北宋到明的800多年,对塑造关中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我国古代先贤对于宇宙认知的高度总结。从金石的不变到草木动物的万变再到水和液体的变动无定形以及火和气体的极变无形,最后再到土的复合多样,跟现代物理学对宇宙物质的客观认知是一致的。佛家看到了从有形到无形,就片面的总结出“一切皆空”的结论,有些道人也从无形到有形的变化现象中总结了“无中生有”的结论。张载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体用殊绝”,割裂了大道本身,“空”和“无”观点都是不对的。就像现代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偏执去探求所谓的宇宙本源,非得给宇宙找出一个起点来。事实上,当今再先进的工具,跟茫茫宇宙相比,和远古猿人最简陋工具没啥区别。你说你拿着一个树枝要去把天空丈量准确,可不只是一个笑话,而是无知的表现。

其实,在姜子牙封神之前,我们中国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人类虽然千差万别各自的认知也有不同,但是作为人类肯定有着一种共性,就像瞎子摸象,不论你从哪个角度感知,都没有什么不对。无论是金石的静态,生物的动态,水的液态,还是火的等离子态,都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状态和人类的客观认知,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表现。不要因为现代科技发展了,就否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是现代科技的基石。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传承我们国家经久不衰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大同”是周公、孔子以来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开”是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实现《西铭》描述的“民胞物与”“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要把这样美好的蓝图和社会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学风,为国泰民安和社会的安宁和谐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12-17  所属分类:干部之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