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学八卦:易经新解8

前面讲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知识只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之中属于判断天时的一部分知识。接下来就讲八卦八门,属于地利人和的部分。

在第一篇里风雷讲了,八卦是截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点。通过这一个点的三个坐标值来判断天地人三才之道对这个事物状态的影响。

曾经,我们都把古人观星象断人事当做迷信来看,把明星陨落跟伟人去世的联系当做无稽之谈。随着“量子纠缠”效应,我们终于可以理解宇宙里的法则,人类的意识是“量子级”的过程,这和以前的“电波”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观察者个体的意识同宇宙本身的物质产生密不可分的“量子纠缠”关系,形成彼此连通的状态。

从“百猴效应”,以及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发现历程,终于让普遍认可的“真理固然存在于脑海”中的观点,脱离了哲学领域的“无科学依据”状态,得到了切实的物理学支撑。

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反复强调多次:“知识和真理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我们只不过是尽努力发现了它们的存在而已。”这就如同宇宙本身一样,你没有拿望远镜观测到遥远距离外的某个星系,难道它就不存在了吗?其实它一直存在,只是你找到了它而已。

那么,因此我们就可以推断,我们的大脑甚至身体作为宇宙本身的一部分,它的内在哲学其实也就如同宇宙本身的存在一样,具备着这样的一些固有属性。

易经和八卦以及奇门遁甲只是读取这些信息,进行解码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解码的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风雷学八卦专题

《风雷学八卦》直播课堂和教材已经出来,有需要的请加我微信 tfenglei

古人把影响一个人运势大环境划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实际上,却没有那么清晰的区分。易经难学之处就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对一个人的正负影响,没有那么明朗。像极了今天有些科学家所说的量子纠缠和波粒二象性,有些看似对你不利的负面情况,换个思路就成了对你更有利的正面影响了。

王阳明说的好: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其实,不论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还是佛教讲的“向心而求”,又或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不忘初心”,都跟眼下最时髦的量子纠缠一样,一切物象呈现出来的都是你的内心想象。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18-12-05  所属分类:历史渊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