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只是人类对宇宙天体循环往复运动的一种认识。
年月日时间概念的产生顺序跟人类认识天体的顺序有很大关系,
首先认识的是太阳,因此,“日”的概念诞生的最早,其次是年,然后才是月,后来才是时辰,再后来才是节气。
比如天,就是人类对太阳“东升西落、循环出现”形成的认识,所以一天也叫一日,就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最初的“天”是不包含黑夜的,所以俗话常常说一天一夜,日日夜夜。
后来,人们根据阴阳理论,创造了跟白天相对立的概念:黑夜。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天的概念上。
再后来,根据结绳记事创造了“年”。
部落首领每当出行之日,必让部落内族人以羊毛搓捻成细绳打结以记。
经反复实践,部落首领发现结绳记事遍数十指,凡36复,地上相同情况又循环发生,天气也发生相同变化;于是就规定360天为一年,36天为一个月。
根据甲骨文,“年”就是“上禾下人”,寓意古人从播种禾谷到成熟收割,在时间范畴上一个季节的轮回。至今“年成”等词语还保留着这个含义。
一年分10个月根据左右手分上下年两两相对(中原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奇数为天偶数为地,记录天象总结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个时候的月跟月亮还没太大关系,而是根据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影响,所以叫十月太阳历,十天干也就是这么来的。
-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后来,基于夜晚缺少光明的原因,
也有人靠观察月亮的圆缺来计月,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一圈是一个周期,
也就是一个月,
现在,我们知道月球公转一周需要27.32天,
但由于地球也在自转的缘故,
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是29.53天,
在公元前几千年的远古时代,
人们能够观测的只是月相变化,
所以当时人们把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天数定为一个月,
即29.53天为一个月,
基于一年365.24天只能容纳12个月的缘故,
人们记录的月份也就是12个,
为了区别于日,
人们用另一套符号来表示月,
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后羿射十日的传说其实是用更为精确到十二月历(太阴历)取代十月历。
再后来,人们就在天干地支的基础上发明了阴阳合历,从而更精确的记录每一天。把人们对宇宙往复循环运动的规律,从一天、一月、一年推广到了更大的范围。
根据先入为主的原则,十个月的名称叫做天干,十二个月的名称叫做地支。
然后再说说十二时辰,
其实,最开始根本没那么多讲究。
远古的部落首领发现一黑一明的循环规律后,
于是就规定一黑一明为一天。
明的叫白天,暗的黑夜。
可是白天和黑夜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啊,
怎么区分呢?
部落首领想着这个问题侧夜难眠,
睡不着的时候开始数羊,
经过长时间观察,
每次天黑,人都休息之后,
首领数羊到一定数量老鼠就开始出来咬东西,
之后再数到差不多的数天就亮了,
于是,首领就规定从老鼠咬东西开始新的一天。
所以叫鼠咬天开。
后来,人们又发现,老鼠前肢5指,后肢四指,正好符合阴阳交替。
再后来就附加了更多含义:道生一,冬至一阳生,所以天开于子;一生二,丑月二阳进气,所以地辟于丑;二生三,寅月三阳开泰,所以人始于寅。
进而从十二月推演出一天十二时辰。
再后来通过观察五大行星,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总结出来六十甲子。
微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