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无师自通,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

我们看历史,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人是无师自通的,没有老师,但他比谁都明白,比谁懂得都多。

比如三皇五帝、文王、周公、孔子、老子、禅宗六祖惠能、释迦牟尼佛、耶稣、穆罕默德等等。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去教导他,虽然他们或许也拜访过一些名师,但他们后来为我们留下来的这些经典,并不是老师告诉的。

你看释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他讲了那么多的经典,究竟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学来的?尤其是禅宗六祖惠能、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他们连字都不认识,但六祖惠能却无所不通,任何一部佛经,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穆罕默德也说出一部《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有的人可能会说了,老子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看过很多书,孔子也看过很多书,所以他们才有学问。那现在的图书管理员更多,比孔子、老子看书多的人也多得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写出一部《道德经》,写出一部《论语》呢?所以这跟看书多关系不大。尤其是六祖惠能,他都没看过书,字都不认识,不也成为一代禅宗大师吗?

那他们为什么可以无师自通?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这还得从古人的教学理念上说起。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把知识看得很重,总认为学的知识越多越好,有了知识就可以无所不能。其实这只是西方人的学习观念,跟我们老祖宗的教学理念,是截然相反的,古人把这种知识称为“记问之学”,还算不上真正的学问。

《庄子》上讲过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如此这样说来,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学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古人有一套更高级的教学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也叫内学、心学。这种教学方式,与西方那种教育方式相反,他们是向外去求,学习外面的东西;而古人是向内去求,先把心定下来,再去开发自性本具的东西。

这个说法和前一段根据量子力学得出的结论有相通之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能量体,宇宙中有的,我们身体里都有。

六祖惠能说过一句话:“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我们的自性之中,本来就具备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一切统统具足。心内去求,才能求得智慧;心外去求,求到的只是知识。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刚出家时,到处去参学、拜访,印度的所有宗教、学派,他都亲近过,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他后来发现,所学的这些东西并不究竟,不能获得究竟解脱,他就全部放弃了。所以他才到菩提树下入定,然后在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这一见性,就一切都融会贯通了,什么都明白了。他本是王子出身,没有养过牛,没有种过地,但他还能教人养牛的方法,这是谁告诉他的?没有人告诉,都是自性里流露出来的。后来讲经说法七七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也不是别人教他的,全都是自己通的,都是自性本具的。

所以古人之所以无师自通,就是因为他明心见性了,把自性本具的无量智慧开发出来了。

儒家《大学》里开篇便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什么意思?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明德不明了,现在就把它恢复明德,恢复自性。恢复自性干什么?“在亲民”,就是要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止于至善”,智慧德行究竟圆满,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至善。这才是做学问的真正目标,这才称得上是“大学”。

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正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千百年来才涌现出大量的圣贤、大师级的人物。如果古人也都是只学知识,那学再多的东西,就算把全天下的书都读完了,也学不出一个老子、孔子、孟子来。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04-01  所属分类:历史渊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