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古人已经通过24节气精准推算回归年365.25天,为什么还使用靠闰月调整误差的农历?

据考古专家通过发掘的贾湖骨笛物证测试,发现我国早在9000年前,贾湖人就能精确测算出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据考古专家通过发掘的贾湖骨笛物证测试,发现我国早在9000年前,贾湖人就能精确测算出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而且,《黄帝内经》、《尧典》等中国古代经典中都有记录说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古人已经掌握了更加精准的24节气太阳历,为什么还要使用天干地支纪年的阴历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那就是历法产生的先后顺序和重要性概念的问题,根据人们的一般性认知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这是一个过程。

所以,人们对历法的认知也是这样。

干支概念产生的应该更早,而且形成了理想化的模型作为尺度和标准,比如圆周360度的来历就是十月历统计一年为360周天。

最初,弇(yǎn)兹氏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因此也就诞生了结绳记事。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又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也就是十月历。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南北地点不同而发生冷暖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七衡六间,《山海经》纪日月之出者七,日月所入五,日月所出入一。

七衡六间十月历

七衡就是太阳经常周期性的从这几个山头升起,六间就是太阳徘徊在两个山头之间的时间大致可以六等分,间隔两个18天,所以十月历采用36天为一个月。而冬至前后18天分属上一年的十月和这一年的一月,夏至前18天属于五月,后18天属于六月,太阳从最北往南回,所以叫六龙回日,神化传说就成了羲和驾六条龙。

这其中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形成了五个中心对称的来回关系这就是山海经所述的“日月所入者五“,另外一十、二九、三八、四七、五六都在同一个区间,所以称“日月所出入一“。

六间也就是六气的源头,对应地支十二月,都有跨年的现象(回归年),

所以为了避免一个月分属两个年,于是就采用了闰月。这样的大小年就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岁差的存在,以及太阳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调理以及疾病预防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所以为了避免一个月分属两个年,于是就采用了闰月。这样的大小年就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岁差的存在,以及太阳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调理以及疾病预防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岁气的太过和不及,客气的司天在泉,跟太阳系其它行星的运行规律有着很大的关系。干支历反映了更为复杂的天体运行规律,反倒是现在的阳历简化了天体关系,仅靠地球公转说事,背离了天道,违反了自然规律,也就失去了准头,没有了对人事的指导意义。

所以,我们当代人都没有了自然独立的生物性,都成了打工的奴隶,生命健康全都控制在别人手里。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