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高开低走”给搞艺术的提示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晓杜甫的名字,但杜甫真实的生命历程和时代图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遥远而陌生。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高开低走”给搞艺术的提示

杜家作为入唐的第一代人物,杜甫的高祖杜鱼石曾在隋朝任怀州司功参军事、获嘉县令。杜甫所称的“河内郡司功参军事”就是杜鱼石的官职称谓。杜家第二代的杜依艺曾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雍州司法参军事(正七品下)、洛州巩县令(正六品上),杜家第三代人物杜审言入朝为官做到了六品的员外郎,到第四代杜闲则做到了四品的兖州司马,相应的官俸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他在长安城南的少陵原有永业田,杜甫诗中说“杜曲幸有桑麻田”。杜甫后来也做到了六品的员外郎,级别不低。可以说杜家是个典型的中古大家庭。

杜甫一生穷困的时候大概在三个时段,一个是安史之乱初期携家北逃,因逃难丢了很多东西,包括老杜骑的马也被人抢走了,到羌村后杜杨氏和几个孩子过了一年苦日子。第二个时段是在成州同谷县的一个月,因为打算入蜀,天气寒冷无衣无食,全家着实受苦。最后一个时段是杜甫的湖南岁月,这时候杜甫没了居所,主要在船上生活,身体又每况愈下,颇为凄凉。杜甫的人生终点在湖南,那个时候他贫病交加,政治上也缺乏依靠。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比如《江南逢李龟年》《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大致都写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三个时段里,前两个是暂时的,与时局有关,第三段时光有两三年时间,与杜甫的个人状态有直接关系。杜甫字写得好,懂画,精通草药,会种药材、拾药材、卖药材,也有经济来源,只是他把所有感慨付诸笔端,以至于经常不快乐。

其实,人活一辈子,心态很重要。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