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学八卦:易经新解6

前面说了人体也是一个存在于宇宙间的小天体,宇宙中有的,人体也有,人体中具有的万物亦具备。

人体小宇宙

我们闭目静坐或者躺在床上睡眠的时候,达到物我两忘状态,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了茫茫宇宙中。当你睁开眼睛借助光线看到天花板的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现代科学竟然是那么的局限:在可见光的尺度下我们看到的宇宙仅仅是两三米的距离。闭上眼睛感知到的宇宙却是无限的,你说现代科学和易经哪一个更接近真相?

千万别相信“眼见为实”,眼睛经常会骗你……

眼睛的欺骗

你看这两个立方体,转动了吗?

第一反应都是,立方体在转。

但实际呢?你肯定猜到了答案:根本没动。

很多同学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明明眼睛告诉我们,这两个立方体是动的……

但只要你把手指放在立方体上的任何一个固定位置做参照,然后再看,就会知道它们确实没动。

再给大家来一张东京奥运会主题的图,是不是觉得Tokyo(东京)和2021都在往两边跑,越分越开?

其实,Tokyo(东京)和2021没有移动过。

这次真没动!

还有这个,是不是觉得上面比下面暗?

用手指挡住中间的部分,再看看

这列地铁往哪边开

完全受你控制

根据量子纠缠原理,物质运动是来还是去,就看你以谁为参照。

“现代科学”也是有尺度局限的,就像光速和比重,都是假定光和水以及碳12都是一个定量,实际上不一定,你拿着一个本身就没那么精确的尺子去测量,怎么可能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

很多人不承认中医经络的存在,是因为“科学手段”发现不了经络的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电脑软件来比喻,经络就像运行在电脑或者手机里的软件,你非要用所谓的解刨学的“科学手段”去解释,肯定发现不了它的存在。你把电脑或者手机拆零散了,能找到软件的存在吗?经络也是这个道理,其实,灵魂也是这个理。

人体小宇宙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看过医学上X光拍摄的片子,可见光下我们看到的世界,在X光下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家眼中所谓的“真实”世界,其实就是可见光给我们模拟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而真正的真实,可能需要我们闭上眼睛开启灵智才能感知。

易经思维就是这么一个开启灵智的方法。把物象或事件归纳总结为卦象,进而抽象解析出宇宙的本质:数字。反过来,也可以把数字或物象通过公式转化成卦象,然后再解析物象或事件。训练有素的卦师可以通过一两个数字,或者任意一个物象,做卦,帮你推算想要预测的事情。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周易》与《易传》基本奠定了易经文化的基础。再经过历代演变与实践,基本形成两大类别,一种是基于义理阐释层面的人文内涵探讨,另一种则是象数(数术),也被称为“周易数术学”,数术之学主要侧重于实践运用。数术之学经过历代的丰富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五大门类,就是我们常说的“山”、“医”、“命”、“相”、“卜”,约定俗成的说法术“易学五术”。五术除了“医”之外,其它都走偏了,所以在当今社会连带着中医也被大家质疑和批判。

山又叫做仙,是一种道家炼丹修仙的方术,包括符咒、辟谷、筑基、玄典等极具神秘色彩的东西组成。代表的书有《太公阴符经》《胎息诀》等。正确解读的话应该属于养生学的范畴,可惜被带偏之后就成了糟粕。

命就是现在所谓的算命看八字等,以人的出生,来推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六亲吉凶信息。命理术在历朝历代都有深谐此术的谋士辅佐王侯将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战国时期的孙膑、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等。还有一些隐士,如陈陈老祖、野鹤老人、邵康节(北宋邵雍,《梅花易数》的作者)等等。

卜则是占卜,是五术中历史渊源最久的,传说从黄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运用龟背进行占卜决断吉凶,古人相信龟背可以连通神灵,能到神灵那里将未来吉凶的信息带回来。

卜发展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根据伏羲所创八卦发明了易经六十四卦,并分别为六十四卦写上了具有吉凶信息的文字。战国时期孔子将易经重新整理才形成现在的《周易》。周易一直是占卜的主流,他本身就是一部用来占卜的书,到了西汉的时候大易学家京房更是发明了纳甲筮法,将周易神秘的占卜功能进一步发挥,形成现在所说的六爻纳甲,而且其准确率极高。

在占卜上集大成的是奇门遁甲,古代号称帝王之术,为将相者大都懂得奇门遁甲,奇门遁甲主要用来行军打仗,也用来占断吉凶。历史上深谙卜道的人有商周姜子牙、汉代诸葛亮、唐朝李淳风、宋代邵康节、明朝刘伯温等。卜代表的术数有:《梅花易数》《六爻纳甲》《金钱课》《断易天机》《卜筮正宗》《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等。

相就是看的意思,包括有相人、相地、相宅等,相人有手相和面相,即看一个人的手相和面向就能知道这个人一生的情况。相宅是现在所说的阳宅风水,相地是阴宅风水(也叫地理或堪舆),结合龙、砂、穴、水、向看风水对所葬之人后世子孙的命运影响。相的孕育时期大都是先秦时期,到后世发展成为巅峰的是现在的阴阳风水之术,始于晋代郭璞《葬经》,集大成者乃是唐僖宗时期代救贫国师杨筠松的《撼龙经》《玉龙经》

风雷以为,这些都是历代先贤的智慧总结,它们肯定有个人立场上添加的主观成分,也一定有它的科学道理。风雷把这些通称为包含微表情和社会关系大环境在内的《人类思维行为轨迹学》。

更多内容请关注风雷学八卦专题

《风雷学八卦》直播课堂和教材已经出来,有需要的请加我微信 tfenglei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18-11-28  所属分类:历史渊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