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和泌阳,一字之差输掉战争,改变历史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名城、千年古县众多,河南有两个县,全为千年古县,但名字十分相似,很容易搞错,这两个县就是沁阳县和泌阳县。

泌阳,古称比阳,春秋属楚,战国属韩,汉初设比阳、舞阴两县,为两千年古县。比阳历史悠久,曾七次置州,八次设郡,十五次立县,明洪武十四年复置县,定县名为泌阳县,属南阳府。

沁阳,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河南、山西交界处,是晋豫之间的重要门户。沁阳古称河内、怀庆,属冀州,春秋时为晋国野王邑,汉时设野王县,隋时改为河内县,为怀州(河内郡)治所,唐宋时也为怀州州治,明清两代为怀庆府治所。民国初年,怀庆府废,改县为沁阳县,因故城位于沁水之北而得名。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为了集中精锐兵力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席军事作战会议,分别制订了精密的作战计划。会上决定,阎锡山和冯玉祥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集中兵力,优势合同,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之所以选择沁阳为两军的集结地,当然是信赖阎锡山部队的地缘优势。对阎锡山来说,沁阳离山西较近,进可攻、退可守,非常有利。

散会后,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很快就拟定了一份调动部队的紧急命令:“命令某某部,昼夜兼程,直插沁阳,与阎锡山部会师……”

谁知这个撰写命令的作战参谋官,地理知识甚少,做事粗心大意,竟把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写成了“泌”字。

这样一来,集结地点“沁阳”变成“泌阳”。

偏偏河南省真的有“泌阳”这地名,这泌阳却在河南省的南部,离湖北省只有几十公里路程。当时湖北还是蒋介石重兵驻防之地,在那里集结当然对冯阎联军不利。

沁阳和泌阳,一字之差改变历史

冯玉祥这支奉调集结参战的部队长官接到调动军令后,非常惊讶,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总部到底是怎么搞的,怎么到泌阳与阎锡山部会师?这是靠近蒋介石势力范围的地方啊!但是因为冯玉祥平时治军颇严,军令如山,部下养成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故他不再向总部询问,立即带领部队星夜赶赴离真正会师地点相隔200多公里的泌阳,准备与阎锡山会师去了。

再说阎锡山部队按预定时间赶到沁阳,左等右等,眼看会师时间已过,还是看不到冯玉祥部队的影子。阎锡山部队因人数少,不敢单独作战,眼看不妙,立即打电报询问冯玉祥。冯玉祥向参谋部一查,才知道奉调的部队已经奉命挥师南下,背道而驰,赶去泌阳了。而蒋介石的部队却已经在湖北集结,这里离泌阳很近,眼看就要被蒋介石部队重兵包围。冯玉祥大惊,急令撤退,但想完成原定的作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

就是粗心参谋多的这一撇,使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联军陷于被动,导致联合作战计划失败。这位参谋也因这一撇断送性命,受到军法处置,被枪决了。

如果不是这个错字,阎锡山与冯玉祥反蒋成功,中国的历史还可能重写……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02-27  所属分类:历史渊源
标签:沁阳和泌阳,一字之差输掉战争,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