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破解这首诗,就能知道太平天国巨额宝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一段迷雾重重的历史。在那个混乱的黑暗的时代里,国运衰竭、内外交困,人们怀揣英雄主义的精神和平均主义的理想发动起义。从最初的势如破竹,到鼎盛时期占据清朝的大半个江山,最后败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化为历史长河中一片虚幻的泡影。

直到今天,太平天国的传奇仍在人们口中相传,这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空前和史无先例,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也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埋藏着太多秘密,让人们情不自禁去探索。

说到太平天国的秘密,人们不得不提到太平天国藏宝诗。在长达十四年的起义中,太平天国积蓄了许多财富,但太平天国覆灭之后,财宝却莫名消失了。相传太平天国的财宝被藏起来了,而太平天国藏宝诗则记载了这些财富的埋藏点。这首诗看似简单,至今却无人能解,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所谓的宝藏。

两江夹一河,江江十八箩。左一丈,右一丈,前一丈,后一丈。跳一跳,让一让,一脚踢出个元宝缸。

——《太平天国宝藏诗》

这首诗究竟是真的暗含了太平天国宝藏的藏身地,还是说,所谓的太平天国宝藏仅仅只是一个噱头呢?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国运衰竭。在列强和清政府的轮番压榨下,清朝民不聊生,山河破碎。道光二十四年(1844),洪秀全开始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宣布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攻克武昌、定都金陵,太平天国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一度坐拥半个江山。无奈后期太平天国受到列强和清政府联合打压,加上自身内部权力的腐化,走向了灭亡。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最终失败了,却留下了史书上的大幅描摹和藏宝的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咸丰三年( 185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颁布了"圣库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所有军民不得私藏财物,所有个人的或者缴获的财物必须上交"圣库",规定凡是私藏超过五两银子的军民就会被治罪或者处死。但是洪秀全等统治阶级的消耗则直接从仓库提取,无需经他人手。

史料记载,他们的生活极其奢靡。《梵天庐丛录》中记载:"清军将领曾国荃走进天王府金龙大殿时,眼前悬挂着4个大灯全是元朝时的宝灯,材质是风磨铜。这种铜在元朝时候比黄金还要珍贵;而在另一个大殿里,地砖下全是"金缠臂",也就是女子缠绕手臂的一种饰品。除此之外,其中一个房间里全是珍奇宝贝,如“火齐”,这是一种玫瑰色的宝石。还有"木难",一种金黄色的宝珠。"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财宝可谓是堆金积玉了。再加上后来"张献忠沉银"被证实,太平天国宝藏存在的可信度更高了。

这首藏宝诗来源于广东韶关始兴曾氏银库的外墙,上面绘制着一张藏宝图,藏宝诗就写在藏宝图上。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两江夹一河"所指的是"东湖坪村",但这句后面的内容,人们都一概不知。当地旅游局局长曾经特地来到东湖坪村查探,发现当地地形与藏宝图十分吻合,经过推断,当地应该藏有一小部分财宝,是曾国荃从天王府中带出来的宝物。

根据史料推断,太平天国宝藏大部分应藏于当时的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天王府的金龙大殿之下。但南京天王府作为珍贵的遗址,没有相关手续无法进行挖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地方可能藏有宝藏。一处是"大渡河畔",当年石达开兵败此地。早在1937年,四川省主席刘湘就已经带领了一千余名士兵在此地进行挖掘,但迫于抗日形势,他们发现了三个洞,但只挖了两个洞,仅仅发现一些散落的钱币和残破的兵器。

另一处则是位于重庆地区南川市鱼泉乡的"太平山",这里是当年太平天国锻造兵器的地方。遗址上曾经挖出过一些破碎瓷片。由于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人们依然无法确定这里究竟是不是太平天国藏宝地。

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依旧没有找到这批宝藏,宝藏去向且留给未来者探寻。人们如此执着于探寻宝藏,并不是因为财宝诱人,只不过是想从这一批埋藏在地底一百多年的文物中探寻一些历史的真相,向这批文物询问一些历史的细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06-21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太平天国巨额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