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二爷

01

王家庄里的姓氏颇有些杂。庄子里除了盘踞着王家、乔家、黄家、周家这几个大家族外,还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十几个其他姓氏的小家族。

在这十几个小家族里,论人丁和宅基地,金家无疑都是倒数的;可若要论身份和地位,金家却可以毫无争议地坐稳第一把交椅。不为别的,只为金家出了个金二爷。

金二爷原名金昌盛,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名唤金昌隆。因为两人都顶了一个比肩还要宽的大脑袋,小时候街坊们都习惯上喊他们哥俩儿为“大金头”、“二金头”。

虽然是一奶同胞的亲哥俩儿,可两人的秉性却大有不同。“大金头”向来寡言少语,胆子小得跟窝棚里的家兔子似的;“二金头”就不一样了,不仅嘴上能说会道,肚子里也藏了颗熊心豹子胆——就是靠着肚子里能包天的胆量,二十刚出头,“二金头”就撂下家里的三间青砖瓦房和两亩薄田领着媳妇出门闯荡了。

金家二老早就病故了,在外面闯荡的三十几年里,“二金头”携着妻女回王家庄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02

偌大的王家庄,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不少。本来大伙儿几乎都快忘掉“二金头”这号人物了,可在某一年的腊月里,“二金头”却出人意料地带着媳妇踩着大雪回到了王家庄。

更让大伙儿意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二金头”就再没出去过。用他自己的话讲,“外头待腻了,人老就得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都是悄无声息的,可“二金头”的“归根”却不一样。那年腊月,“二金头”的返乡着实给整个王家庄乃至镇上的银行带来了一记惊雷。

据好事者讲,“二金头”回到老家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里存钱。那天,负责接待的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姑娘,一看到堆在墙角的那两麻袋纸币,她说话都说不利索了。后来幸好行长出面,这才算稳住了局面。

因为这事儿,大伙儿再也不敢胡乱唤金昌盛什么“二金头”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颇为气派的名号,金二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沾着弟弟的光,一辈子没混出什么名堂的“大金头”也被大伙儿客客气气地尊为“金大爷”。

不得不说,钱真是个好东西。金昌盛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一个老头儿,因为有了钱傍身,整个人都好似脱胎换骨了一般。走起路来不仅把背挺得比十五六的小伙子还要直,说话的嗓门也抬得恨不得整个王家庄都能听见。

 

03

大概是怵金二爷,平日里大伙儿聚在他的身旁聊天时,总爱拣他爱听的讲,有时不小心讲错了话,金二爷的眉头还没来得及蹙,说话者就上赶着堆着笑奋力扇自己的嘴巴了。

这样一听,金二爷好似一个凶神恶煞的活阎罗。可事实上,金二爷虽然平日里总爱板着脸,可他的脾气并不差。

在路上碰见了面生的孩子,金二爷总爱主动凑上前问几嘴孩子的岁数、爸妈的名字,瞧着孩子可爱,有时他还会从衣兜里摸出来几颗大虾酥糖赏给孩子。

也许是看中了金二爷口袋里的大虾酥糖,村子里有不少人想让自家的孩子认金二爷做干爷爷——金二爷只有一个女儿,这辈子是应不上爷爷了。

一轮轮的人带着自家的孩子往金二爷家跑,可金二爷却一个干孙子都没有认;除认了几个颇有风韵的年轻媳妇儿做干女儿外,金二爷再没有点头同意过什么干亲。

听村里眼尖口松的老人讲,金二爷待他的那几位干女儿着实不薄,轮番带她们去镇上喝羊汤、扯布料做新衣裳不说,还个个送了一副纯金打造的手镯子。

带着明晃晃的手镯子,那几个干女儿喊金二爷干爹喊得更勤了。应着干爹,金二爷的腰杆挺得更直了,不夸张地说,简直比镇办公大楼门前竖着的铁旗杆还要直。

04

人一有钱,说话的嗓门不仅大,里头的效力也足。虽然没在王家庄大队部里谋个一官半职,可金二爷说的话却比村里管事的还要管用。

若是谁家兄弟争家产或者婆媳闹矛盾,村里管事的苦劝不住,定会把金二爷请到现场。金二爷这人从不摆谱,每回都是有请必到,且每次都会在手心里捧个盛满了茶叶水的保温杯。

当事人在金二爷面前吵吵闹闹地述说各自的道理和苦楚时,金二爷总不拿正眼去瞧面前的人。他只顾低头对着热气腾腾的保温杯口吹气,等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曲折,他也已经有滋有味地将杯子里的茶叶水啜掉大半了。

金二爷在开导人时,话头上有个习惯,也不管有没有说完一句完整的话,他总喜欢在话里添一句“也不是恁二爷说你”。其实,那些年金二爷也没讲出多少令人醍醐灌顶的大道理来,可只要他一张口,再深的积怨再难解的疙瘩,也立马就烟消云散了。

若一时实在解不开,金二爷就会亮出自己的那句撒手锏,“好歹看下恁二爷我老脸的面子”,此话一出,当事人再不敢吱声了。放眼整个王家庄,若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谁敢拂金二爷的面子啊!

 

05

劝架时,金二爷嘴里的话一句顶别人十句;平日里聊天时,他嘴里讲出来的话也句句戳人心窝子。

印象里,在街口聊天时,金二爷没少阴着脸点着食指指出村里年轻后生们的不堪举动。

比如,徐家的小子整日里就知道躲在家里看黄碟子,年纪轻轻就已经猥琐得上不了台面了;黄家的小子简直就是个“妻管严”,拉屎放屁都得向媳妇打报告;周家的小子手脚素来不干净,经常摸黑儿偷人家的菠菜或者香瓜......

金二爷数落的这些事从来不是捕风捉影,他都是有确凿证据的。被骂者若是拧着头皮心里不服,金二爷就桩桩件件摆出来证据,直到对方心服口服地点头认错为止。

其实,那些年金二爷不仅仗着长辈的身份数落过王家庄里的年轻人,他还曾多次高声暗讽过和他同辈甚至高一辈的街坊。谁家的老子爱扒灰,谁家的老太太霸道到令人发指,谁家的老祖宗蹲过班房......

村子里都知道金二爷是个口无遮拦的人,一看他张开了满是金牙的大嘴,被说者只有点头认错或者红着脸躲开的份儿,谁也不敢壮着胆子为自己辩上几句。

06

十几年下来,金二爷鼓胀的腰包和没有遮拦的大嘴让王家庄里的百姓对他是既爱又恨,不出意外,大伙儿对他的感情会一直这样爱恨交织下去。可后来发生的一桩事,却让大伙儿对毒舌的金二爷再也恨不起来。

村子里负责管事的黄三儿当初是大伙儿投票选出来的,本以为他会帮着大伙儿谋些福祉、挣点颜面。可谁承想,这福祉都谋到黄三儿自家去了,颜面也都挣到他自家头上去了——县里拨付下来的小麦补贴,三钩被黄三儿昧下了两钩;国家给的低保,一分一毫都分给了黄三儿的自家亲戚。

村里人气不愤,悄摸儿去镇上讨说法,可镇上管事的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大伙儿合计要去县里寻门路,可告状不是空口白牙的事,得带上村里人署名且盖红印子的联名信。

一听这事,大伙儿心里就作了难。虽说大伙儿早就对黄三儿有意见,可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金二爷见大伙儿畏缩不前,他主动当起了发起人。

趁着夜色,金二爷挨家挨户请大伙儿在联名信上摁下了红手印。为了让联名信更有效力,他还在背地里搜集了不少黄三儿贪赃枉法的铁证。

就是靠着金二爷这根“硬茬”,王家庄这才合力撵走了在村子里盘根错节了几十年的恶霸。不过可惜的是,黄三儿在警车来村子前就得了信儿,警察踹开他家大门时,他早已经骑着摩托车溜走了。

 

 

07

这件事之后,大伙儿一致拥护金二爷当村子里的一把手,可金二爷说什么都不同意。后来大伙儿实在没办法,只好循着金二爷的建议把乔家的二小子选为村里管事的——那小子打小儿就品行端正,在村子里也算是有口皆碑了。

黄三儿溜走之后,金二爷在自家当院里养了一条狗。这倒不是说金二爷怕黄三儿的近亲挟私报复,他只是为了解闷儿。

也不知是一时兴起还是故意为之,金二爷给那条一身黑皮的土狗取了个“黑将军”的诨号。王家庄里半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不就是在暗讽溜之大吉的黄三儿嘛——黄三儿长得五大三粗,天生一副黑如报丧鸟似的皮囊,大伙儿一直在背地里唤他为“黑将军”。

如今,金二爷家里的那条“黑将军”已经老得跑不动了,可金二爷依旧精神矍铄;哪家有了不和谐的动静,金二爷依旧随叫随到,依旧捧着他那个早就浸出一层暗黄茶渍的保温杯。

听村里人讲,几十年下来,金二爷劝架的本领依旧不见长,可不知怎的,大伙儿依旧愿意买他的账。至于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惧怕他的腰包,也许是惮于他的辈分,也许只是恍然想起来金二爷家里的那条总爱狺狺狂吠的“黑将军”。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1-07-25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