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告暗状,蔡知县奇谋慰冤魂

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时期,是官服的一部分,因为是用黑纱做的帽子,因此又称为是乌纱帽。乌纱帽因为其造型独特且为官员所拥有,也成为了官员的代称。到了明朝时期,政府便规定了:凡文武官员入朝,皆戴乌纱帽,穿圆领衫。因此,乌纱帽对于官员来说也很重要。

这个故事讲的是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乙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6名进士蔡需的故事,当时他才18岁,可以说是初出茅庐。

正德元年(1506),也就是蔡需考中进士的第二年,被选为陕西临洮府河州县(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知县,年方19岁,是个少年知县。

相比那些官场老油条来说,蔡需虽然是进士出身,但也未免为人所轻,所以同僚们都不服气,就连六房书吏、三班衙役,也常常对他阳奉阴违。

有一天大早点卯,衙役们发现县官的头上乌纱帽不见了。

蔡知县说昨天晚上被风吹走,寻了一夜也没找到。他现在怀疑手下人存心戏弄于他,捡到之后藏了起来,所以就要他们交出来。手下人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乌纱帽到底在哪里。

看到此状,蔡知县勃然大怒,喝令六房书吏、三班衙役,三日内必须找到乌纱帽,不然就每人重责十大板。书吏、衙役们见蔡知县真的动怒,也不敢辩解,只好撒开大网,四处去寻找。

梨花

第二天,捕役魏忠等人在城外梨园中发现有一黑点,在白色的梨花衬托之下,显得十分扎眼,走过去一看,发现县官的乌纱帽正挂在枝头。

正疑惑这风竟吹的如此远时,也发现树下面的土有奇怪的翻动痕迹,便心想兴许是有人除了拿乌纱帽可能偷什么宝物给藏起来了。

叫人一挖不当要紧,居然发现一具无名死尸,便赶紧回去向蔡知县报告此事。

乌纱帽飞落梨树枝,梨树下惊现无名尸。

老百姓向来迷信,于是就传言成了乌纱帽告状,是要蔡知县为之伸冤。

明清奇案:乌纱帽鸣冤告暗状,蔡知县奇谋慰冤魂

县太爷出巡,所乘的是四人抬的大轿,前面有人鸣锣开道,衙役们除了举着肃静、回避两块牌子之外,还有官员的职务、级别、散官阶品、出身等,牌子越多越气派。如今蔡知县是河州县正堂、正七品、文林郎(散官)、进士出身,至少要再有四块牌子。六块牌子,再加上前后的护从,也是一队人马,很是气派,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喜欢热闹的孩子,跟在队伍前后左右跑,而怕孩子走失或冲撞仪仗队的妇女们,则高呼孩子的名字,或者追赶他们回家。笑声、喊声、吆喝声,也是非常热闹。

蔡知县令仵作检验,发现死者赤裸上身,下身只穿有内裤,却是丝绸制成的,由此推断,死者应该不是穷人。仵作反复看视,但见囟门塌陷,显然是被重器所击,因此致命。再从身上别无物品来看,应该是被谋财害命。

检验完尸体,蔡知县令人将地主找来,询问埋尸之事。地主极口称冤,说并不知道埋尸之事,更不知道此人是谁,自己乃是良善百姓,岂敢杀人害命?而里甲长们也愿意担保,称地主乃是好人,绝不会干谋杀人命之事,再说了地主饶有家财,一家上下几十口人,绝不会不顾身家性命,去打抢谋杀。蔡知县不相信,将地主上了夹棍,让其如实交代。地主说这梨树林乃是自家的果园,时常前来巡视,若是做了亏心事,将尸体埋在自家果园,岂不怕冤鬼报复?就是喊冤叫屈,不肯承认杀人害命。

蔡知县见地主言辞恳切,便令里甲长们担保,将地主释放,但要地主及里甲长们,必须在三日内寻找到杀人害命的凶犯,如果寻找不到,定让地主为这个死人偿命。百姓遇到官,有理讲不清,地主与里甲长们也不敢拒绝,只好分头明察暗访,结果使城乡百姓都知道有杀人害命之事,弄得人心惶惶。

当天深夜,蔡知县将魏忠等32名捕役传到大堂交代说:“本县给你们四面白牌,五更天你们便出城,在四门外离城二里的官道上等候,以白牌为据,凡是出城者,都给我拿下,在申时的时候,将所有拿获的人,带到大堂,听候本县处置。”

魏忠等32名捕役奉命前往,等天亮城门打开之时,早就各就各位,凡是出城的人,不问青红的,全部扣留起来。到了申时,已经扣留了二百余人,捕役们将他们都带到县衙。蔡知县见人数众多,也不一起审讯,却一个一个地审问盘诘,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总共才审问了四个人,而二百多人都要等候审问,等候的人不由得都心情焦躁。蔡知县把魏忠喊来,让他告诉众人明天再进行审讯,都不能够放过。然后对魏忠说:“你们看管这些人,可以向他们索取贿赂,就说谁肯给钱,可以将其偷偷释放,因为县太爷没有点名登记,也不知道到底拘留了多少人,少个几十人,县太爷也不知道。当有人肯出钱要你们释放他的时候,你就来禀告我,他们答应贿赂的银两,由本县加倍给赏。

魏忠欢快地领命而去,悄悄地对捕役们讲,可以向被拘留的人索贿,但价格要高些,至少要出银一两,才能够将其私放。捕役们听后,就公开向被拘留的人索取。这一两银子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乃是巨款,更何况他们都是无缘无故被拘留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大不了等候明天县太爷问讯,县太爷无凭无据,又能将他们如何呢?所以都不愿意出钱。这时候有个名叫丘通的大车店老板,私下找到魏忠,说自己家里事多,不能耽误,愿意出银,求魏忠放了他。魏忠说:“此时尚未天黑,若得到你的钱,就这样将你放走,众人看到以后,明天禀报县太爷,定会将我重处,革去差事,就得不偿失了,你且稍候,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悄悄地将你放走。”稳住丘通之后,魏忠马上禀报蔡知县,请示如何处理。蔡知县说:“你回去就把他放了,我再派四名公差于路上等候他,到时候拿来,本县进行夜审。”魏忠领命出去,等到天黑将丘通释放,而在门外早有四名公差恭候,立即将其押往县衙。

此时的大堂已经点上灯笼火把,皂隶罗列两侧,灯光从他们背后照来,黑乎乎的人影在不停地晃动,而蔡知县高坐公案,背后两盏灯笼映照其脸,青红相间,犹如阎罗王。丘通被带到堂上跪下,环视四周,但见风声四起,似乎有鬼哭的声音,已经是惊恐万状了,又听得公案处传来蔡知县的怒喝:“大胆奸贼!竟敢将人谋杀,埋于大坪梨树林内。如今冤魂告状,已经被小鬼查访得实。现在你深夜逃走,岂不知冤有头债有主,如何能够逃得出阎罗王的火眼金睛!速速从实招来,免得将你下油锅炸了!”俗话说:做贼心虚。丘通原本心里有鬼,如今再被此场面惊吓,当即就如实招供了。

蔡知县此时命令衙役再点上十余个火把,将大堂照得通明然后说:“本县乃是阎罗王转世,你这小鬼伎俩怎能够瞒得了本县!如今不是阎罗王饶恕你了,乃是要看王法是否能够饶恕你了!”说罢,令魏忠等人押着丘通前往大车店起获赃银,果然在床脚下挖出两锭银元宝,也就是证据确凿了。谋财杀人乃是死罪,蔡知县是无权判决的,所以要写申文,送交陕西巡抚、巡按核准。

按照《大明律·刑律·人命·谋杀人》条规定:若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论,皆斩。丘通以开店为营生,见有孤客远来,携带银两很多,辄行害命之谋,如今真赃俱在,乃是谋人正凶,当然不能赦免,应该速即尔刑。申文送上之后,很快就得到批复,将丘通拟为斩立决,而蔡知县也由此树立了威信,再也没有人认为他是少年知县不老成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解开蔡知县的乌纱帽是如何挂在梨树林中的谜底了。

原来,蔡知县年少为官,知道许多人不服气,所以刻意要办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来,但不知道如何入手。

初来乍到,认识他的人不多,所以他经常微服私访,希望能够查访到一些弊端,以便将来处理时,能够一鸣惊人。

少年爱游玩,蔡知县得知河州梨花盛开之时,洁白如雪,肯定很壮观。

那日清晨,便独自一人出城到郊外赏花。

出了城门以后,行不及二里,就见一辆大车向城里走,车上并没有什么货物,觉得很奇怪。

按理说,早晨大车到城里,必定要载一些货物去,因为城里货物价格要比乡下贵一些。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

这辆大车没有装货物,而赶车的人又走得匆忙。当时蔡知县没有来得及看到赶车人的面孔,也不知道其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也就没有过多在意,而是继续前行。

看见满园梨花盛开,香气四溢,也觉得神清气爽,便步入梨树林,呼吸带有花香的空气,却发现有一处刚刚挖掘的新土。

此时没有人在梨树林里干活,其他地方也没有除草挖掘的痕迹。

蔡知县找了根木棍往下插去,觉得下面很软,应该是埋了什么东西。

但自己一个人,没有工具,也不便开挖,就将乌纱帽取下,挂在那棵梨树上。

然后回到县衙,说自己的乌纱帽吹走不见了,要六房书吏、三班衙役去寻找。

在洁白如雪的梨花丛中,有一项黑色的乌纱帽,显然是黑白分明,路过的人也很容易发现。

蔡知县听说挖出死尸,联想起那日驶向城里的大车,怀疑那辆大车就是从城里运送尸体的。

蔡知县是在城门开放不久出城的,而且是信步而行,那辆大车若是在城门开放时就出来,在此埋葬尸体,其与蔡知县在路上相遇的时间也差不多。

蔡知县所以要地主及保甲长寻找杀人害命的凶犯,就是想造成声势,试图打草惊蛇。以蔡知县的猜想,此时杀人凶犯,肯定会心神不宁,得知大坪梨树林发现尸体之事,定会去查访个究竟,所以他派出捕役在四门外拘留出城的人,认为其中必有凶犯。拘留了二百余人,如何查找到真凶呢?蔡知县以为,凡是犯罪者,必然心虚,所以让捕役索贿,答应私自放行。如果心里无鬼,平白无故地出钱,肯定是不愿意,只有心怀鬼胎的人,才肯出钱避祸。既然是心怀鬼胎,必然畏惧鬼神,所以蔡知县以阎罗王审鬼的情景威慑嫌疑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破获了谋杀案,又使自己平添几分神奇的色彩,也就无怪乎时人评论他“发奸擿伏,明断如神”了。这正是:

乌纱帽鸣冤告暗状,蔡知县奇谋慰冤魂。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04-03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乌纱帽鸣冤,乌纱帽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