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里“天象应人事”有科学道理吗?

俗话说“天生异象,必有异常(之事)”。

古人通过观天象,为基础制定四时历法,可以说从伏羲画八卦以应天象开始,就已经探索天象的征兆问题。

到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加之“天人感应”的学说,把日月星辰的运行显现,与江山社稷诸多事物相应兆。由此司天观星,成为给予封建朝代抉择军国大事的支持。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些迷信色彩,这个无可否认;但经过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对星象观测,那些特例和存疑的,自然会被淘汰;能被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自然有其内在规律的合理性。

古代所谓的“天文学”,是涵盖天文地理的一门学说。天文地理的结合,正如司马迁言“天有日月,地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有列宿,地有州域”。由此诞生了“星空分野”这个术语,即“星空中每块区域对应华夏的某一处地方”。《尚书·禹贡》记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史称九州。到后来从冀州再分出并州、幽州、曹州,共十二州。这样就有了《晋书·天文志》里所说的“取十二次配十二野”(对应表见下图)。

古代天文里“天象应人事”有科学道理吗?

星空分野对照表

以上简单说明了星象征兆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是星象与人事,即三垣内的所代表命名的星辰,如紫微垣是“中宫”,代表皇宫,有星运行到这里,被认为是“冒犯”。二是星象与分野。行星运行到相关星宿位置,对应着十二分野所属区域相关事件。另外还有一些散星,由于行星运行位置,也会有明暗及不同光线颜色的呈现,这个大致结合以上两方面给予解释星象征兆。《周礼》曰: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古代天文里“天象应人事”有科学道理吗?

三垣之天市垣

下面我们说说“天上星星有几颗”?浩瀚星空,繁星无数,张衡《灵宪》曰:星者,……列居错峙,各有攸属。……庶类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意思就是这么多的星辰在天上,错落有致,应该各有其类别;同时这么多星星在天上而不掉落,应该都有所系,不然的话,怎么去梳理分类呢?因此在《灵宪》一书中,明确了天上星星的分类和数量——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数盖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古代天文里“天象应人事”有科学道理吗?

星空·网络供图

现代天文学研究和观测数据显示,人眼能看到的星星约3000颗;先进天文望远镜可观察3亿颗星星。而再扩大一点说,银河系单是恒星大概2000多亿颗;宇宙又约有500多亿个星系,这数量就太庞大了。从这组数字我们应该能发现一个现象,上述张衡《灵宪》里的数据,其常名者、可明者、为星者总数为2940颗。也就是说,基本上古人已经把能看到的每颗星辰都观察研究到了。这真的是古代人对无垠星空探索的智慧体现。

古代天文里“天象应人事”有科学道理吗?

浩瀚宇宙·网络供图

古代天文学,不是一时一地完成的,不同朝代千百年来的持续观察,才留下了如此精确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认知。世间万物,生生不息;茫茫星空,周而复始。其自然有规律可寻。观测——探寻——研究,贯穿始终。

我们去翻看古人留下的文字,其目的也是试图找寻宇宙的奥秘,了解了古代星象所谓“征兆”的基础是什么。由此再去看古代“天象对应人事”的说法,便能明白古人为何有那样的解读。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0-07-28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天象应人事,天生异象,必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