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厕为何要用“上厕所”而不用“下”?

src=http___img.mp.itc.cn_upload_20160917_2f1dea23d1bf49c3aaa0ff637a071b1f_th.jpg&refer=http___img.mp.itc.jpg

“上厕所”是一个颇为古老的说法,早在1000多年前,古人已经开始使用“上厕所”这种说法。

说起缘由,风雷在前面的文章介绍过一种,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根据古代的建筑布局,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北为上,南为下,所以叫做上厕所。

不过,今天风雷还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因为古代厕所修得高,需要拾级而上才能使用,也是因为以前厕所往往与猪圈有关。

古时的厕所往往搭建在猪圈上层,以便让排泄物直接落入猪圈,由家猪处理。所以如厕就要先“上”到二层。

而真正让“上”变成惯用说法的,还是农业对肥料需求的增长。当粪便的主要用途由养猪转向农业用肥料,为方便收集粪便,搭建厕所时往往需要将其架起,在下方挖坑收集粪便。

架起搭建在二层的厕所,让如厕变得有性命危险,因为一个不慎滑落粪坑中,轻则狼狈不堪,重则窒息身亡。《左传》就有记载,晋侯就是掉进粪坑而死。

粪坑时代的到来,也让“茅坑”变成了口语里表示厕所的词汇。

由于一般的厕所只是在粪坑顶铺上木板,使用者若有不慎便会掉入坑里。“入厕所、下厕所”一类说法变得不再适宜,没有人愿意在语意上暗示自己将进入茅坑,因而有必要在方位上将人排泄的场所与粪便堆积的地方作出区隔,于是便普及了“上”厕所的说法。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1-08-13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古人如厕为何要用“上厕所”而不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