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味道:寒食节传统美食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本是自然节气点。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寒食节

可能很多人知道有“清明吃寒食”的说法,是不是一直以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仔细了解的话会发现,这原本就是两个节日。

“寒食节”起源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地区,距今有2640年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来历最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饱受艰辛的介子推。他意在隐居却被晋国国君烧死时,正靠在一棵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清明节

唐代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在很多地方,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同一天。

后来清明节就成了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既然寒食节是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那么,寒食节都有哪些食俗呢?

油炸馓子

油炸撒子

油炸馓子——绵延2640年历史的寒食节“寒具”美食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烟时食用的“寒具”,主要指馓子、麻花之类的面制油炸食品。古人非常重视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冷食,故名寒食。由于寒食节禁火,寒食节的前一日就称之为“炊熟”,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各式各样可供冷食的食物,留待后面几天吃,直到清明结束。

子推蒸饼

子推蒸饼——距今有2500年历史的寒食节传统小吃

子推蒸饼,俗称蒸饼,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据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子推蒸饼相传是寒食节流传下来的一种熟食,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那么这一天人们吃什么呢,都是事先做好一些食品,在寒食节冷食。这些食品主要的就是蒸饼,因为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所以又称为子推蒸饼。

枣锢飞燕

枣锢飞燕——源自宋朝的寒食节食俗

宋朝时的寒食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百姓家中也会自制一种燕子形的传统面食,称为“枣锢飞燕”,用柳条串起,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是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到了明朝,除了用作祭品,人们还会留下一部分,到立夏的时候,用油煎给家中的孩子们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防蛀夏。

艾叶青团

艾叶青团-清明果
 

“青团”其实是被叫做“清明果”,清明节前,江南的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用来扫墓时祭奠先人。外形也不只是团子形一种,通常会做成各种形状例如饺子状,包子状,以及外面滚了糯米的,为了对里面的馅以示区别。夹馅通常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大多是豆沙,咸的总是通常做咸菜笋尖馅等。习惯上,做成饺子包子形状的,大多是咸的,而豆沙的则多为团子型。

清明果的皮是添加了艾叶汁做成的,所以青绿飘香,艾叶的独特香气,是其他各种青菜汁无法替代的。艾叶很好吃,吃在嘴里,满是清明的味道。尝过清明的味道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青涩,却又带点忧伤,微甜的馅,翠绿的皮又有点淡淡的青草味!有句话叫“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真是听起来都颇有意味。

艾粄

艾粄(bǎn)。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以上就是各地区清明的饮食习俗,你知道几种?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19-03-27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清明的味道,寒食节传统美食,油炸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