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奇书揭示月球秘密比伽利略早八百年,还记载八万人“修月亮”

古往今来,月亮寄托着人们的思念和美好心愿。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晚间的“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让月亮话题登上网络热搜。

我们都知道西方科学直到是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人伽利略用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测中,才首次发现月球地貌起伏不平,有山脉,有环形山(月坑),有平原(月海)。

不过,我国古代的著作可能超出现代人的认知。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周算经》中就知道月亮不发光,他们比喻日光如火,月光如水,月亮上面有景致(影子),月亮的光源自太阳光的反射,冲着太阳的一面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暗的。

这还不算最奇怪的,唐朝的《酉阳杂俎》中还记载八万人修月亮。

唐朝大和年间,有一个名叫郑郑仁本的人,一天和自己的朋友到著名的中岳嵩山游玩,或许是嵩山的景色过于迷人,他们竟然忘了归去的时辰,结果在山上迷路了。

虽然迷路,但是困在山上总不是办法,于是两人在山上一通转悠,还是没有找到出路,正在着急的时候,猛然听到一阵呼噜声,结果循声而去,发现一个穿着奇怪的人,浑身上下都被套的严严实实的,穿的衣服看起来非常地厚而且颜色特别地白,既不像是山间野人的打扮,也不像是城里的富家公子。为了能够下山,郑仁本还是斗胆向他问了路在哪儿。穿白衣的男子正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人叫醒。

穿白色衣服的人被吵醒了十分不情愿地睁开眼,为他们指出了下山方向的路。没想到此时李秀才实在按捺不住他的好奇心,便问了白衣男子他从哪里来,怎么穿着如此奇怪。听到这个问题白衣男人立马来了兴致,给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份。

穿白色衣服的男人抬手指了指天上的月亮,解释道那月亮其实是由七种物质组成的,而且月亮的表面并不是抬头看起来的那样光滑,反而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那些看起来亮的地方,其实是太阳照到凸处产生的亮光。那些看不见的暗处就是凹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月亮本身也并不会发光,它是借着太阳的光才能在晚上发出光亮来。

一连串的说辞让郑仁本等人摸不到头脑,只好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接下来的话就更令人震惊了,白衣男人说因为那上面现在有一共有八万两千人在修月亮,他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太累了所以下来歇会儿,因此对这些了解得十分清楚。

郑仁本二人自是不信,结果白衣男子打开自己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了凿山修路等常用的斧头、凿子等工具

故事的最后神秘的白衣男人还给二人分发了他们常吃的玉屑饭,而且告诉郑仁本二人说吃了这些饭团能够保证你们一生都不生病,郑仁本二人还以为遇到了神仙,赶忙磕头拜谢下山而去,走了一段路后再回头望去,凉亭和白衣男人却全都不见了。后面二人怎么找,也没有找到。

这篇故事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就表现在,神秘的白衣男人说出了直到现代才被人们确定了的月球秘密:月球是一个球体,它自己不会发光,需要反射太阳光,而且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科技根本不发达的唐代,准确地说出这些天文学知识点,难道是仅靠想象的吗?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22-06-15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