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与西兰姑娘的传说,土家织锦为什么叫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寨子上有个叫“西兰”的姑娘,最会织土花铺盖(被子),她织的花儿香得起,惹得蜜蜂飞来嗡嗡叫;她织的鸟儿飞得起,惹得四方八面的鸟儿飞来贴着织锦喳喳叫;她织的鱼儿漂得起,惹得猫儿围着织锦咪咪叫。山上的花河边的花四样百样都被她织完了,她问孃孃(姑姑):“还有什么花呀?”,孃孃说:“没有了没有了,我所见的花都被你织完了。”她问婶娘:“还有什么花呀?”婶娘说:“没有什么花了。”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有一天,西兰碰到一位白胡子公公站在后园的白果树下,慈祥地对她说:“姑娘,你怎么不织白果花呢?白果花才真的漂亮呢?”西兰从未见过这位老爷爷,她惊奇地问:“白果真的开花?”白胡子公公说:“当然开,只是开在深更半夜,寅时开,卯时谢,要有诚意和耐心的人才能看到。”西兰照着白胡子老公公的话做了,每晚夜深人静后独自走进后园,坐在树下等白果开花。等了一夜又一夜,还是没见白果开花。

​这事让多事的嫂嫂瞧上了,便向丈夫搬弄是非说:“西兰每天半夜三更守在后园,不晓得她等哪个野男人?”人有脸,树有皮,当哥哥的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妹妹丢人现眼,于是也把这事盯上了。

这天晚上,西兰照样三更半夜走到白果树下。在圣洁的月光下,白果花果然开了。一树树,一朵朵,像雪一样洁白,像玉一样无瑕,香在半夜里,开在月光下。西兰好高兴啊,摘了几枝正准备回房挑灯夜织,把这最美丽的花织进织锦里,突然一斧头来........

原来,听了婆姨小话的阿哥,一气之下喝得大醉,拿把斧头冒冒失失的连夜寻来,果然看见西兰一个人站在树下,不问青红皂白地便挥斧砍来,西兰倒下了,碧血染红了白果花。她死后化着西兰鸟,日夜哀鸣:“枝头嘁嘁喳喳,后园白果开花,查切是非小话,哥哥错把俺杀.......”

为了纪念这位为追求美而被害的土家织女,人们从此以西兰为名,把土家织锦命名为"西兰卡普"​。

这边便是“西兰卡普”的传说,也是一个叫“西兰”姑娘的凄美故事。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那么何为“西兰卡普”呢?其实就是土家织锦,只是土家语称“西兰卡普”,称“土家铺盖”。这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它是采取通经断纬的方式,用手工在古老的斜织机上反面挑织而成。以绚丽多彩而著称,以设色浪漫而见长,图案古朴,质地厚实,工艺独特,花色多样,经南京“中国工艺研究所”组织专家评定,土家织锦被评为“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织锦包 双阳雀

1988年,土家织锦包《双阳雀》作为国礼(图非原品),由李鹏总理赠送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布什及夫人。从而使中国土家织锦享誉四海。

2006年,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正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
部分土家布衣“西兰卡普”展示图

西兰姑娘的故事纯真而凄美,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然而微让人遗憾的是,在几百种土家布衣织锦图案中,至今都看不到白果花的织锦图,我想大概是为了让西兰姑娘的故事像传说一样更富有神秘感吧。你是不是也是这样觉得的呢?

相关知识


“锦上添花”“繁花似锦”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成语,其中的“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来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可见“锦”的历史悠久。“锦”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就提到“扬州厥篚织贝”。据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的。说明在商周时代就有锦的丝织物。在唐宋时代织锦工艺技术发展很快,花色品种很多。到了元代,则是织锦技术的鼎盛时期,用金银线作纬线,织成富丽堂皇的织金锦。

“锦”是丝织物14大类中的一类,是指经纬丝无捻或加弱捻,采用先染后织,具有多种色彩花纹的丝织物,色彩多于三色,以经面缎纹为地组织纬起花的提花丝织物,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细高雅。其花纹有两种织法:一是“经丝彩色显花”,又称“经锦”,采用单色纬线和多色经线织出花纹,织造时只用一把梭子,生产效率比较高,但色彩比较单调;二是“纬丝彩色显花”,又称“纬锦”,采用单色经线和多色纬线织出花纹,织造时使用两把梭子,容易变换色彩,使花纹彩色丰富,但生产效率相应较低。在现代,我国织锦的产地很广,品种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合称“四大名锦”。除此之外还有云南的傣锦,贵州的苗锦,海南的黎锦都比较出名。

微信打赏

    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发布日期:2018-10-20  所属分类:民间传说
标签:西兰姑娘,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民间传说